東北人,一年四季餐桌上都離不開大醬。
小時候九十四是不能種黃豆的,都是糧店供應的每人有數的奢侈品,平日是舍不得吃的,攢在一起能派大用場。
天冷進入臘月,用大鐵鍋烀熟一鍋豆打做大醬,烀熟的豆子晾涼了,用粗搟面杖搥碎,放在面板上做成兩塊磚大小的大醬塊胚子,用牛皮紙包好放在火墻上發酵,火墻上沒地方的就在廚房鍋灶上方用八號線鐵絲掉一塊板子,把大醬塊依次擺放好,靠室溫自然發酵。
東北大醬廠家提醒您有了一缸可口的醬,開春新發芽蔥就下貨了,等小白菜水蘿卜下來時更是離不開醬,夏天熱,煮點過水面條也離不開雞蛋醬鹵,吃豆腐,燉茄子,做泥鰍等都需要醬,這一缸醬要吃到來年新醬下來,要是醬的口味好,鄰居來借醬也是常有的,說是借其實是不用還的,鄉里鄉親的,吃碗醬還是心安理得的,這樣醬缸里的醬下的更快了,誰讓你家的醬好吃呢。
小時候,家家自己做大醬,每個人做的口味真是各不相同,但是自己家做的大醬干凈衛生、原料天然、過程淳樸、味道鮮美,仿佛是記憶中再也回不去的味道!關于大醬,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記憶,比如,大人剛做好的大醬塊,會去偷吃;夏天的大醬缸都放在菜園子里,隨手摘一個黃瓜,用手一搓,用大醬耙子帶上點醬蘸著就吃;每天早晚,幫著媽媽到園子里給大醬打耙。
現在很多東西都開始商業化了,大醬也一樣,隨處可買,很多傳統手工都在慢慢地淹沒在歷史的長河里,對我們的后輩而言,只會是很遙遠的故事!是的,飲食是一種文化,篆刻著那個時代的特殊印記,只是經歷的人想起,一定會懷念和傷感!是懷念記憶深處的味道,還是懷念質樸的歲月和情感,也許都有吧!